2012年是南海的多事之秋,在未来10年,这一“多事之秋、多事之海”的态势可能将继续延续。纵观当前南海形势,呈现出五个显著特点:
第一,南海正从争议偶发地区向争议易发、争议频发、争议常态地区转变。
第二,南海局势从总体可控向有限度可控演进。特别是伴随着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因素、东盟因素的进一步凸显,南海局势的变数显著增加,南海局势从有序滑向无序的苗头已初步显现。
第三,南海争议国各执己见,以“自我意愿”代替“共同意愿”的态势渐涨,南海危机管控方式向不健康的单边方向发展的势头开始显现。
第四,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和军备竞赛加剧,大国战略博弈和小国战术博弈交织互动影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引发南海地区擦枪走火的担忧在增加。
第五,南海问题政治、外交、法理论战常态化,我妥善处理南海争议问题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变小,复杂性和难度进一步增加。
伴随着美国强化亚太战略,以及区域内外争端国和非争端国互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未来南海问题将向什么方向演变呢?我认为将呈现五个走势:
第一,南海争议的表现形式由主张争议逐渐演变为实际管辖争议。南海争议问题已由单纯的外交斗争转变为政治、外交、法理、资源、军事等领域的全方位较量。
第二,南海问题的多边化、国际化和复杂化态势进一步凸显,我国面临的南海问题多边机制解决的压力日益加大。东南亚某些争议当事国谋求“抱团对华”和“拉美制华”、美国从“有限介入”转变为“高调介入”、某些域外大国如日本、印度等追随或呼应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加之众多跨国石油公司在南海地区从事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成为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南海问题将成为我国多边外交法理斗争的新热点。我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国际舆论被动态势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目前国际会议场合基本上形成了“谈亚太必扯中国,论安全必涉南海”的定式。在国际舆论“拉偏架”的情形下,中国往往成为了被责难、被攻击的对象。
第四,随着美国加强在南海地区前沿军事部署和南海区域军备竞赛的加剧,我国寄希望于通过保持自我克制来达到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目的,日益显得力不从心。
第五,南海问题在我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将是我国今后不得不长期应对的重大外交问题。
为了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周边地区稳定以及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南海权益,未来10年我国在南海处于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必须妥善处理好四对矛盾。
第一,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我国南向争取海权的矛盾。中美南海之争的本质是“海权之争”,而潜在的海权转化为现实的海权,就是对商业通道的控制,这将是今后中美战略博弈的主战场。
第二,在南海问题上统筹处理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的矛盾。对我国总体外交而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中美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中国-东盟关系是最重要的周边关系。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如何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周边关系与大国关系,这是很紧迫也很棘手的矛盾。
第三,维护南海权益与维护同我有争端国双边关系稳定的矛盾。当前我国在南海的维权意识更加强化、维权手段日益创新、维权能力不断提升,而我南海维权必然影响到与争端国的双边关系稳定,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个矛盾将关系到南海地区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第四,我国国内日益抬头的民族主义倾向与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战略方针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海洋领土争端的激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国内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抬头,我国政府决策的回旋余地和运筹空间变小。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将强而未强”的特殊发展时期,区域内外国家对我国战略猜疑上升。在有关边疆领土问题上保持必要的、理性的自我克制,符合我国战略利益需要。如何平衡这对矛盾,将是新一代中国领导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总而言之,我国和平发展的机遇仍然可期,关键是周边不能乱。如果周边乱了,我们的机遇似乎就难以维系。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中俄、中国-东盟、中日、中印四大周边关系,同时要统筹管控好黄海、东海、台海和南海四个海上方向的潜在冲突和现实争议。
吴士存(中国南海研究院经理)
国际先驱导报 2013年1月4日——10日//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