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南海资源丰富 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2012年07月09日 08:30

陆地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是个坐拥2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省。这个最年轻的省份,在我国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战略地位日趋凸显。

“应当加快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建设,使南海资源开发成为海南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南海研究院经理吴士存认为。

天赐宝藏:第二个“波斯湾”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

国土资源部地质普查数据显示,南海大陆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南海大陆架总面积的一半。南海石油储量至少230亿—300亿吨,乐观估计达550亿吨,天然气20万亿立方米,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仅在海南近海海域,就分布着北部湾、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等3个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是油气资源勘探远景区,已勘探出55.2亿吨石油、12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海南与海洋天然气的结缘可追溯至1956年。当年海南渔民在新宝至莺歌海岸外发现天然气气苗,由此拉开了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的序幕。

1983年,崖城13-1气田在三亚以南100公里、水深约100米的海域被发现,探明的含气面积为50平方公里,天然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1996年崖13-1气田投产,通过778公里的海底管线每年向香港送气29亿立方米。同年3月该气田通过97公里的海底管线每年向海南输气5亿立方米,专供海南天然气化肥项目(即富岛一期项目)和三亚南山电厂使用。

以崖13-1气田为标志,我国开始步入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时代。

产业格局雏形初具

因为崖13-1气田的成功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借助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海南逐渐闯出一条新型工业发展道路。

1992年大学毕业即分配到海南参加富岛化肥项目建设的唐向阳,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海南石油天然气化工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据介绍,目前供应海南的天然气资源全部来自周边海域和陆地现已勘探及开采的油气田,分别是崖13-1、东方1-1、乐东22-1和15-1气田及陆上福山油田。其中由中海油开发供气的海上气田主要有崖13-1、东方1-1、乐东气田三大气田,它们每年输往省内的天然气分别为5亿、26亿、20亿立方米。

唐向阳说,利用海洋天然气,中海化学公司短短十年间已发展成国内产量最大、能源耗用效益最高的氮肥生产商之一,其在海南基地的甲醇年产能已达140万吨,是我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

同样在东方工业园区,由中海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海南精细化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项目投资43.56亿元,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投资43.01亿元。一期工程现已进入土建高峰,计划明年7月投产。

近年来,中海油累计在海南投资逾240亿元,通过利用南海周边的海洋天然气在琼发展下游产业链。如今,大化肥、甲醇两大天然气化工项目已成海南新型工业的两大名片。

此外,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按照“一港三基地”的发展定位,“十二五”期间洋浦将形成以2000万吨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为龙头的产业链,建成油气储备总规模超2000万立方米的国家级油气储备基地。

利用海上油气开发,洋浦、东方互为犄角的石化产业格局雏形初具。

基地建设有望提速

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加上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前景诱人,以三沙市设立为契机,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有望提速。

2009年12月底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海南建成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我省在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比如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平台支持基地已搬迁至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马村港。该基地作为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的大型后勤保障平台,不仅为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围绕海南岛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更能对海南发展能源配套产业、延伸石化等产业链条产生重要推进作用。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说,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将重点突出油气资源开发和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临海型工业经济地带。

据透露,我省将加大与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巨擘的合作力度,为海上石油钻井、生产平台、各类船舶作业提供物资采购、仓储、装卸、补给等配套服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马村港建设中海油新的服务基地,按照满足年产3000万吨的需要规划建设;在三亚建设中石油开发服务基地,作为中石油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科研和后勤保障基地;引进大型企业在洋浦、临高等地建设修造船、海洋工程等项目,争取把海南建设成区域性船舶制造基地,为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提供装备制造和维修服务。

借力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海南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www.hainanu.edu.cn